约翰逊指出,到2011年底,全球太阳能电池板产能将从2010年的大约40吉瓦(gigawatt)激增至61吉瓦上下
光热发电具备独特的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光热发电仅适用于太阳直接辐射资源丰富、地面平坦的区域,适合发展大型发电系统,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例如可实现低成本的储能,提高电力输出品质;与现有电力设施结合发电;用于海水淡化、制冷等多领域的应用等。因此已进入企业将享有先发优势,未来4年可借助百亿级国内市场和千亿级全球市场,迅速提升技术与规模实力、提高可靠性、降低光热发电的成本,从而进一步做大市场,孕育伟大的公司。
2009年西班牙可再生能源FiT政策激励促使其光热发电三年来发展迅速,累积装机约582MW,在建项目超过600MW;2009年美国一系列激励政策也促使其光热市场重新启动,在建项目近500MW,规划项目超过10GW;另外中东地区、澳大利亚、印度、南非等国也有规模不一的市场在启动中。光热发电是已被印证的成熟可靠的发电技术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迎来契机,在80年代的美国初步应用,装机量达到354MW。由于前期经历了近20年的市场空白期,对其技术与成本的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未来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目前全球在建及规划中的光热市场已经达到23GW,对应投资超过500亿美金。由于前期经历了近20年的市场空白期,对其技术与成本的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未来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
关键产业链每个环节企业数量仅数家,产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高。中国光热已规划项目市场规模450亿,可能拉动另一个可再生能源产业据统计,如果所有已公布项目均能实施,2015年前,中国国内的太阳能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3GW左右规模,按照光伏系统可比成本计算,市场总量450亿元人民币。日本德山公司则决定投资1.36亿美元扩大在日本山口县的多晶硅装置产能,包括新建和改造老装置,整个项目将于2013年春季完工。
美国多晶硅大公司赫姆罗克(Hemlock)半导体集团公司耗资12亿美元建设的年产能1.5万吨的多晶硅新厂将在2012年底投产。此外,中国大型饲料企业通威集团 表示,未来3~5年该集团将投资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人民币,将多晶硅年产能提高至3万~5万吨,使其成为世界级清洁能源企业。韩国韩华石油化学已落实其先前宣布的在韩国丽水建设一个年产能达1万吨的多晶硅厂计划,预计2013年7月竣工,该工厂投资超过1万亿韩元。韩国三星精细化工公司和美国MEMC电子材料公司表示,将以50∶50比例合资在韩国蔚山建设年产能达1万吨的高纯度多晶硅生产企业,预计2013年开始生产。
据悉,该公司目前正就30亿美元多晶硅扩能计划与田纳西州的官员进行协商。CMIC预测,如果光伏产业在更多国家得到鼓励,多晶硅的供应量或将以43%的年均增速增长,到2014年需求量有可能达到50万吨。
中国最大的多晶硅和硅片供应商保利协鑫能源公司同样也制定了多晶硅扩能计划,该公司计划今明两年投资177亿港元扩建多晶硅及硅片产能,计划到今年年底使其多晶硅产能达4.6万吨以上。此外,瓦克还在美国田纳西州克利夫兰建设年产能1.5万吨的多晶硅生产设施,预计2013年底建成投产。韩国熊津集团表示,计划斥资8000亿韩元(合 7.34亿美元)实施多晶硅扩能工程,希望到2013年使其多晶硅年产量增至1.7万吨。届时该公司多晶硅年总产能将达到8.6万吨。
目前德山公司约占全球多晶硅市场份额5%,该公司希望通过扩能将其市场分额提高至10%以上。目前OCI公司为全球50多家客户提供10个9 级纯度的超高纯度多晶硅。韩国OCI公司计划投资1.8万亿韩元(约合16.5亿美元)在韩国全罗北道新万金工业区再建设一座年产能为2.4万吨的第五个多晶硅生产厂, 预计2013年12月竣工。同时在农特里茨建设年产能1万吨的多晶硅生产装置,计划今年底建成,届时该基地的多晶硅年产能将扩大到1.5万吨。
德国瓦克化学公司打算投资1.3亿欧元对在德国的两个基地实施多晶硅扩能方案,使博格豪森多晶硅年产能由3.2万吨提高至3.7万吨,预计2012年完成。该公司还称,将投资约800亿日元(合9.6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建设年产能为6200吨的 太阳能级多晶硅装置,计划2013年一季度完工,9月投产。
在目前的政策和经济环境下,2010~2014年全球多晶硅市场需求预计将以16%的年均速度增长,预计到2014年需求量将达29万吨。除了现有企业的扩产外,还有一些新企业也纷纷涌入此领域,韩国企业表现得尤为抢眼
太阳能电池国内应用占总产量的5%,出口占总产量的95%。2010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为8000兆瓦,比2009年翻了一番。在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的适宜地区,开展太阳能热发电试点。在城镇推广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偏远、无电地区推广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201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7个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将全面启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
二是加大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建设国家级太阳能研发实验中心,增加财政和企业的研发投入。会议提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将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光伏市场的稳步启动。
四是引导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健康发展。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推广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加强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研发,采取多项措施稳步启动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引导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健康发展。
核电机组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岭澳核电站二期二号机组实现投产,核电总装机将达1174万千瓦。加强行业规划和准入管理,建立产品能耗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能耗高、污染重的光伏发电产品生产。
为此,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能源局等单位在去年12月底联合提出,从2012年到2020年,国内每年的光伏电池用量将达到1000兆瓦,9年累计达到9000兆瓦,到2020年国内光伏电池应用量累计将达到20吉瓦。在太阳能资源丰富、具有荒漠和荒芜土地资源的地区,建设一批大型并网光伏示范电站。国内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400兆瓦,累计装机达700兆瓦。建立了现代化企业制度和多元化营销模式,以及完善的标准化体系。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应用已非常普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也已开始启动,起步良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集热器生产国和使用国。
新疆哈密、内蒙古开鲁、吉林通榆、甘肃酒泉、江苏海上风电等项目开工建设,预计全年新增风电装机超过1400万千瓦。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主要问题是太阳能光伏发电转化效率较低,发电成本较高,太阳能电池国内应用量较少。
一是继续推广利用太阳能热水器,到2015年我国太阳能热利用面积达到4亿平方米。生产装备完善,工业化生产模式基本形成。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总结了十一五能源工作,明确了十二五能源发展思路。2010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保有量约达1.73亿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生物质能产业将更趋多元化,产业创新模式和产业链加快培育,利用规模继续扩大,综合利用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加快光伏发电产业科技创新和进步,将其培养成为我国先进的装备制造和新兴能源支柱产业。
目前,我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科技水平和产品质量较高,应用领域已涵盖热水、采暖、建材、印染、养殖等多个领域。密切跟踪国外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水电重点流域开发力度继续加大,预计开工规模超过20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2亿千瓦。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
西部地区的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继续开展,预计2011年将新增装机50万千瓦。三是稳步启动国内太阳能发电市场。